13516296260
3D打印技術,可以追溯到1976年噴墨打印機的發明。1984年,Charles Hull將光學技術應用于快速原型制造領域,開啟了3D打印的帷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3D打印技術已經在全球受到關注,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和生活中。如今,3D打印技術已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應用,如制造業、學術、航空航天和軍事等領域。
根據打印技術特點,3D打印可分為:
①立體光刻(SL)。激光掃描并曝光液態光敏樹脂,聚焦光斑處樹脂反應固化,然后工作平臺至下一深度,保持液面處于焦平面,逐漸成型。
②立體平版印刷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計算機控制激光按零件的各分層截面信息在液態的光敏樹脂表面進行逐點掃描,被掃描區域的樹脂薄層產生光聚合反應而固化,形成一個薄層,一層固化好后,工作臺下移一個層厚的距離,然后在原先固化好的樹脂表面再敷上一層新的液態樹脂,直至得到三維實體模型。主要用于復雜、高精度的精細工件快速成型。
③立體光固成型。光敏聚合物噴出后由紫外光按設定程序區域性迅速固化,可直接在前一支撐層上成型,然后將膠裝支撐材料清晰除去,適合制作復雜結構,每層厚度可到0.16μm。
④聚氯乙烯(PVC)塑料燙印復膜。切割刀根據橫截面數據逐層切割并以此堆積,拔除底層的PVC材料;機器價格與制作成本相對較低。
⑤三維噴繪打印(3DP)。軟件將3D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文件分割為薄截面片,截面處鋪上粉末。以噴墨方式涂上連接體,逐層打印形成三維模型。
⑥數字光處理(DLP)。對光固化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表面進行曝光,每層曝光僅數秒。
3D打印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計算機上使用電腦建模軟件(如3Dmax等)塑造虛擬3D立體模型,然后將模型文件轉換成與3D打印機匹配的格式,然后3D打印機根據切片程序將模型整體劃分為很多個橫截面。3D打印機通過將橫截面堆疊成3D模型,完成打印工作。